其實,都市計畫在通檢的時候,
就應該分析災害潛勢,但有多少市長認真看待通盤檢討?
認真就該檢討的項目作改善?
民眾最怕的,是公布了資料之後,政府卻無作為!
推薦大家從借鏡日本-地震之國 我們準備好了嗎
https://goo.gl/RJAHSh 開始閱讀
先簡單整理幾個台北市常用到的法規、查訊系統
(因為我以前就在台北工作,熟悉的當然是台北市的系統,但並不代表有問題的只有台北)
-都市計畫定期通盤檢討實施辦法:http://goo.gl/CWAOG4
-台北市都市計畫整合查詢系統:http://163.29.37.171/planMap/cityplan_main.aspx
-台北市地價查詢多功能創新服務:http://goo.gl/ZFMwYb
-台北市土壤液化潛勢圖:http://goo.gl/d01scQ
-台北市易發生積水地區之參考:http://goo.gl/9gLYsJ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線上申請區:http://goo.gl/VHSH6Y
-中央地質調查所 地質整合查詢:http://goo.gl/JqhLTj
-台灣地震模型團隊:https://goo.gl/3G84J5
常做都市計畫通盤檢討的人就會知道,
都計、地政兩套系統經常在打架,
感覺可以整合的兩套系統,永遠整合不了,
除了上述的兩套系統不合之外,
許多早已做好的資料,沒有與現成的資訊套繪,也是很令人困擾的,
更該問的,是國家明明有資料,
各部會就像是多頭馬車一樣,各做各的,
比例尺多如牛毛,亂到一個不行,
而且資料下載還要經過繁瑣的申請才能得到,又是為什麼?
怕對岸來攻擊你?怕國家機密外洩?怕房價下跌?
負責任的政府,早應公開這些資料讓民眾查閱,
並展開說明會、公聽會與民眾共同因應,提早防災。
另,內政部營建署也是一個令人感到驚奇的單位,
他管有國家公園、城鄉發展分署,
同時,在營建業務中除了我們熟悉的建築管理、都市計畫、公共工程之外,
還分了下列幾個組別:
綜合計畫組、都市計畫組、都市更新組、建築管理組
國家公園組、國民住宅組、公共工程組、新市鎮建設組
道路工程組、建築工程組、企劃組、管理組
工務組、土地組、財務組、下水道工程處
北區工程處、中區工程處、南區工程處
行政單位、中部辦公室(營建業務)
當然,這些問題也不是今天才造成的,
只不過,當我們今天不彙整而其他國家彙整好,
我們就慢其他國家很多拍了!
難怪,李鴻源說「我們沒有防災的頭腦」
就應該分析災害潛勢,但有多少市長認真看待通盤檢討?
認真就該檢討的項目作改善?
民眾最怕的,是公布了資料之後,政府卻無作為!
推薦大家從借鏡日本-地震之國 我們準備好了嗎
https://goo.gl/RJAHSh 開始閱讀
先簡單整理幾個台北市常用到的法規、查訊系統
(因為我以前就在台北工作,熟悉的當然是台北市的系統,但並不代表有問題的只有台北)
-都市計畫定期通盤檢討實施辦法:http://goo.gl/CWAOG4
-台北市都市計畫整合查詢系統:http://163.29.37.171/planMap/cityplan_main.aspx
-台北市地價查詢多功能創新服務:http://goo.gl/ZFMwYb
-台北市土壤液化潛勢圖:http://goo.gl/d01scQ
-台北市易發生積水地區之參考:http://goo.gl/9gLYsJ
-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線上申請區:http://goo.gl/VHSH6Y
-中央地質調查所 地質整合查詢:http://goo.gl/JqhLTj
-台灣地震模型團隊:https://goo.gl/3G84J5
常做都市計畫通盤檢討的人就會知道,
都計、地政兩套系統經常在打架,
感覺可以整合的兩套系統,永遠整合不了,
除了上述的兩套系統不合之外,
許多早已做好的資料,沒有與現成的資訊套繪,也是很令人困擾的,
更該問的,是國家明明有資料,
各部會就像是多頭馬車一樣,各做各的,
比例尺多如牛毛,亂到一個不行,
而且資料下載還要經過繁瑣的申請才能得到,又是為什麼?
怕對岸來攻擊你?怕國家機密外洩?怕房價下跌?
負責任的政府,早應公開這些資料讓民眾查閱,
並展開說明會、公聽會與民眾共同因應,提早防災。
另,內政部營建署也是一個令人感到驚奇的單位,
他管有國家公園、城鄉發展分署,
同時,在營建業務中除了我們熟悉的建築管理、都市計畫、公共工程之外,
還分了下列幾個組別:
綜合計畫組、都市計畫組、都市更新組、建築管理組
國家公園組、國民住宅組、公共工程組、新市鎮建設組
道路工程組、建築工程組、企劃組、管理組
工務組、土地組、財務組、下水道工程處
北區工程處、中區工程處、南區工程處
行政單位、中部辦公室(營建業務)
驚奇的地方在於,營建署管有台灣境內各式各樣建設與發展,
從都市尺度細到建築尺度,從公部門的營建工程細緻到私部門的建築管理,
甚至從國家公園(動物保育、自然環境、文化資產)到都市環境,
但是竟然,在災害發生的時候,沒有跳出來指引其他團隊,
難道,我們的都市發展只需要發展,不需要防災嗎?
那麼,韌性城市又該如何推動下去呢?這些不都是營建署該思考的事情嗎?
只不過,當我們今天不彙整而其他國家彙整好,
我們就慢其他國家很多拍了!
難怪,李鴻源說「我們沒有防災的頭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