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3日 星期六

【讀書會】不開車|在路上 book6|哥本哈根

第六本書了!!!好開心!

這次的城市是哥本哈根,一個腳踏車十分風行的城市。
在介紹之前,我想先分享一篇文章。他介紹哥本哈根是如何打造城市,始自己成為一個以腳踏車為主的城市。

一位英國泰晤士報的女記者,因為在倫敦市騎單車而出車禍受重傷,泰晤士報鑑於單車騎士出車禍在英國屢見不鮮,於是從2011年11月發起「適合騎單車的城市」運動,希望改造英國的用路環境,讓更多人能夠安全地在英國騎單車,以下這一篇是泰報記者到丹麥的哥本哈根市去取經,看看哥本哈根市如何打造安全騎單車的環境,並且提出簡單明瞭的八項原則。以下就是泰晤士報的報導:
在哥本哈根,人們上下班的通勤旅次,有三分之一是以腳踏車完成的, 而汽車的使用量正在下降中。家中有兩個小孩的家庭,平均每四戶中就有一戶,擁有載貨式的腳踏車,可在繁忙的街道上旅行。政府還鼓勵單車族使用總長度共有364公里的單車專用道。而專用道一年的維修經費是相對低廉的一千萬歐元。 
雖然哥本哈根的人口只有五十五萬人(倫敦有八百萬人),但哥市的人口密度卻比較高,市中心每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比起倫敦還高出一千人,因此空間非常寶貴。
根據哥本哈根市政府的計算,只要一位市民騎一公里的腳踏車,考慮到它對市民健康的助益、可節省下的時間、降低交通雍塞量、減低車禍數字等好處,社會因此享受淨盈餘是1.22丹麥克朗(約13便士,約台幣六元)。依照同樣的標準,每個市民開一公里的汽車,社會的淨損失是8便士。
哥本哈根市市長,法蘭克‧簡森(Frank Jensen)表示,他認為在倫敦市中心騎腳踏車很可怕,也認為駕駛人與腳踏車騎士之間的敵意比起哥市嚴重許多。他說:「哥市的開車族跟卻腳踏車族很和平相處,因為許多開車族都其實自己也騎腳踏車,他們知道,騎單車的人越多,意謂著路上的車輛越少。」
哥本哈根市政府的一位資深公務員,殷凡‧漢生(Ingvar Sejr Hansen)表示:「越多人騎單車,表示可以有越多人生活在同一空間中,因為他們在都市裏移動更加容易。然而你必須達到群聚效應( critical mass),才會有對腳踏車空間的需求。
在哥本哈根市,群聚效應是在一九七零年代晚期達成的,當時石油價格節節上揚,數千位的市民聚集市政廳,要求政府提供更好的騎車環境。超過三十年以後,英國現在才想要追趕。
英國人民對汽油的需求開始在2012年下降,今年四月,倫敦市有超過一萬人上街頭、愛丁堡市有超過一千人上街頭,抗議英國的單車族死亡人數太高,2012年全英國因為騎單車而發生車禍死亡的人數高達101人。許多人認為,英國應該仿效哥本哈根三十年前的作法,開始進行變革。
英國的大城市如倫敦及愛丁堡──甚至是鄉間的鄉鎮──都可以向哥本哈根學習以下簡單、並不昂貴的規則:

一、將騎單車的安全標準寫進城市主要的規劃策略之中

哥本哈根的市政計畫之中,已經寫明,任何重大新發展,都必須為單車族提供一定的設施,並且達到一定的標準。漢生先生解釋:「如果你蓋了一棟新建築,那麼其聯外的設計,必須符合每個人的需求──不論是單車族、行人還是車輛。而且一定要蓋腳踏車道,其寬度有一定的標準,其路面必須使用特定的材質,都必須達到哥本哈根市所指定的標準。
市政府也可以指定,新的發展計畫必須提供足夠的腳踏車停車空間。每一百平方公尺的建地(實際是每一戶公寓),建商都必須安排能夠停兩輛半腳踏車的空間。

二、腳踏車的空間優先於汽車停車空間

哥本哈根市政府想要蓋一條腳踏車道時,第一個想到的辦法,就是移除汽車的停車空間。這些被移除的空間可以在附近另找地方取代,或者以地下停車場作為補救之道。在某些地方,市政府甚至調高停車費用,以鼓勵市民多騎單車少開車。
漢生先生承認:「你需要大多數市民的同意,才能讓開車族比較不容易停車。」

三、設下有野心的中長期目標

2010年的民調顯示,67%的哥本哈根單車族說他們覺得在路上騎車很安全。哥市希望把這個比例增加到80%,並在2015年時達成。2005年時,哥市共有118位單車騎士因車禍而受重傷:哥市希望到2015年時,這個數字可以減半。目前,從哥市市中心到達上班上學的地點,其通勤的旅次約有35%是用單車完成的:哥本哈根也希望到2015年這個數字能夠提升到50%。而這會幫助哥本哈根市在2025年時成為世界第一個達到碳中和的首都。(譯按:carbon neutrality, 意謂釋碳量為零)。

四、腳踏車道不是蓋了好看用的;它是為了單車族的安全而蓋的

讓它們只准腳踏車使用,而且讓它們聯結起來。哥本哈根市政府會定期統計究竟有多少單車騎士使用主要的街道──如果一天有超過五千位單車騎士使用某一條道路,該條路就有資格成為腳踏車專用路。如果數字低於五千人次,但仍然還是相當多,該條路就會出現一條漆上腳踏車符號的專用道,汽車無法進入使用。哥市也保證作好單車道之間的聯結。

五、腳踏車道的規畫必須與主要道路分離

2006年,哥本哈根港蓋了一條腳踏車專用橋,花費三千五百萬克朗(等於三百八十萬英鎊)。現在那座橋每天共有十一萬人次的腳踏車騎士使用,而以節省的時間成本來估計的話,將會在2020年完全回收。
哥市目前在研究調查,如何沿著穿越哥市的鐵道,興建平行的腳踏車道。而大部份的火車都有一節腳踏車專用的車廂。

六、掌握有多少人騎單車,還有多少人未來想要騎單車

哥本哈根市每兩年都會進行一次腳踏車普查,以掌握市民騎單車的資料,比方說他們會騎到什麼地方去,他們每次騎車的路程有多遠,並且估計如果市民感覺更安全的話,還會有多少人也願意以腳踏車作為主要的交通工具。市政府也會公布修理腳踏車的地方在哪裏,以及單車道路的路線圖,幫助市民了解成為單車族的資源有哪些。

七、一區一區推進式地處理騎單車面臨的問題

哥本哈根市的單車計畫處經理,瑪莉‧卡斯多普(Marie Kåstrup)說:「開始的時候,先在一個區域實施,然後再推廣出去,向市民示範,如果以單車族為優先的話,可以做到什麼程度。」先選擇有最多單車族居住的地區實施,先在該區蓋好單車專用道、為單車特別調整的紅綠燈燈號間隔,並且在主要的路口,建立起單車與大型車輛分道的明顯標識。一區成功以後,再推廣到下一區。

八、投資

在哥本哈根市興建一公里的地鐵線大約要花費十億克朗。然而興建一公里的單車道只要花八百萬克朗。英國各地的地方政府若將較大比例的交通預算轉移到創造騎單車的環境,將會大有收獲,會使得地方更加安全、更清潔,而且旅行起來也會更愉快。*

資料來源:2012年11月5日泰晤士報:” How Copenhagen passed its cycling proficiency test — and what the Danes can teach us”



我佩服哥本哈根政府的決心,也為哥本哈根的市民感到驕傲,因為市民們身體力行的騎單車,才能協助政府逐步的減少市區停車、市區道路,並將道路改為步行或自行車道,不僅提升市民的健康,同時也使都市環境獲得改善。

我們每個人都知道無車生活的優點(不用花油錢、停車費、小孩子可以在戶外玩耍不會被車撞到等等),但我們都被美國假士紳廣告給洗腦,以為擁有一輛車會提升自己的社會地位,而丹麥人卻從中脫出了,從高油價當中清醒,並發覺騎單車的樂趣。哥本哈根的單車隨處可見,滿頭灰髮的高階經理人、中年婦女、學生等等各式各樣的人物,都可以一面騎車一面打簡訊、喝啤酒、抽煙、打情罵俏,就連流浪漢都擁有單車,而且還是很不錯的單車。

這種生活真是....太酷了!
我想,臺北市也正在逐漸轉型,從信義區、大安區開始,一個小區一個小區的做,慢慢的把市區單車道往河濱公園擴張,逐步的實現大眾運輸的最後一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