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5日 星期四

【文章轉貼】政經觀點-新的崛起:新的知識 新的機會


最近與前副總統蕭萬長先生以及一些企業家赴美,拜訪一些官方人士、智庫以及參與一些座談。行程雖然緊湊忙碌,但是我覺得非常值得。一方面是因為發現台灣的經濟實力仍然受對方重視,一方面是因為看到企業界儘管在台灣面對成長的考驗,仍然躍躍欲試與政府攜手開疆闢土,也在國外持續投資,為台灣的成長盡一分力。

但心裡覺得有一點遺憾的是,我們多數在海外的投資計畫,仍然聚焦在製造業。而在討論我們的產業競爭力時,產、官、學界也很難突破我們過去賴以成長的製造業藩籬。

不過,在回程的飛機上,讀到一篇書評,談被譽為數位時代三大思想家的美國知名作家George Gilder的《知識與力量》(Knowledge and Power),讓我完全轉念,看到台灣的新機會,也為此行寫下最美的註腳。

受到傳統經濟學的薰陶,我們總認為資源有限,也同步限制了成長的機會與方向。所以在思考很多決定時,是在取捨間選擇,有如將手握在雙面刃的刀鋒上,不管在哪一端用力,都有另一面刃令人受傷的副作用。但是這本書的想法讓我們把手握在刀柄上,向左、往右都揮灑自如,同時擁有雙向的力量與圓滿結果。因為他指出,真正的財富、成長的來源,不是這些有限的資源,而是沒有限制、能無限發揮的知識。新的知識源源不絕,所以我們永遠都會有新的崛起者,創造新的機會。

更棒的是,面對新知識帶來的機會,必須具備的最重要因素,是台灣人擁有的願意嘗試、冒險的勇氣與實驗精神!

這讓我們看到台灣無限的可能。從歷史的觀點,我是嬰兒潮的一代。我們的第二代,大概三、四十歲,就是現在社會的中堅份子。這群人生的孩子,就是目前被媒體形容為「媽寶」的一代,因為少子化,得到很多照顧。但是我發現這些新生代有許多優勢,例如他們的資訊運用能力強、比較早學外國語文,比我們更早吸收、學會更多資訊,擁有的知識、技能都不一樣,也勇於嘗試新事物。近幾年,我們就看到許多台灣孩子在國際賽事頭角崢嶸,從數學、科學到電玩、機器人比賽,甚至音樂、設計獎項都不缺席。這個星期,台灣更在國際發明大賽拿下68面金牌,成為世界第一。顯然,從知識經濟的觀點出發,我們的下一代有多元的競爭潛力。

這也讓我們突破過去在傳統經濟發展理論下的障礙,例如,在這蕞爾小島上,既缺乏天然資源,又因人口有限或工資成本而導致產業缺工,好像企業若不外移,就沒有土地或人口、資本等生產要素可以發展。也因此,我所服務的南山人壽正在研究,如何針對這新一代開發新的工作平台,並且以此設計新的服務與商業模式,以便提供客戶更快、更好、更有價值且更貼心的服務。

這本書還舉出許多國家藉知識突破、勝出的發展經驗,讓我看到台灣的轉型機會。例如,二次大戰後的美國,曾經因此將危機變轉機的加拿大、紐西蘭,以及一樣是科技小國的以色列。作者舉例,以色列自1948年建國以來,人口成長了10倍,可耕種的用地成長了3倍,農業產出成長16倍,工業生產增加50倍。但是,在這樣驚人的全方位發展下,地處沙漠、取水不易,且資源有限又頗受鄰國掣肘的以色列,用水量卻反而降低1成,並且打破各界咸認資源有限,終將阻礙成長的定見,由此可知創新與知識的力量。

當我們不斷擔心石化、工業發展將危及永續成長,在環境與經濟難兩全的假設下爭論不休時,這個經驗給我們新的討論與發展方向。

整個國家如此,企業也是。尤其是產業從硬體製造轉向軟體、服務的趨勢。書中提到,在傳統物理學中,頻寬是有限的資源,但是美國高通公司(Qualcomm)透過創新讓無線通訊突破有形載具的頻寬限制,也開創了今天舉世無線通訊的無限榮景。而高通的股票因此大漲,市值更突破千億美元!

從這些經驗,我們已明顯看到台灣的發展機會與方向。知識沒有界線、也沒有上限,能為我們帶來永無止盡的突破與發展。只要政府引領大家往這個方向努力,企業也正視無形的知識創新之潛力,全心投入,我相信,透過各界合作,我們一定能營造讓新知識發揮力量的環境,讓具有多元才智、聰穎又有朝氣的下一代,帶領台灣再創奇蹟!
(作者為資深企業經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