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4日 星期六

【文章轉貼】低碳生活部落格: 綠建築走訪-大阪NEXT 21 徹底執行的實驗性集合住宅

低碳生活部落格: 綠建築走訪-大阪NEXT 21 徹底執行的實驗性集合住宅

以節能、環保、健康住宅而言,如果問你接下來因應未來100年的住宅,應該會是個怎麼樣的住宅形式呢?大阪實驗住宅計畫「NEXT21」,就是以成為21世紀典範為目標的環境共生住宅。

 關於鑽研各種環境共生建築研究,日本人依舊發揮精闢且鉅細靡遺的精神,當我們來到大阪Next 21實驗型集合住宅時,更能深刻體會。NEXT21在 1993年完成,實際上屬於大阪天然氣公司贊助資金,並且與多位知名建築師、政府、專家及其他能源公司合作,設計整棟實驗性住宅。大阪天然氣公司也非常有魄力,制定了長達十年之久的實驗住宅計畫,其計畫目標涵蓋了相當廣的領域,像是環境問題、都市生活型態、節約能源、營建系統等方面的實驗,並希望能夠達到在未來50─100年的環境變遷中可因應住宅能源的自給自足。

 2011年,小唐和小文從難波PARK在沿途來到大阪市中心區天王寺區清水谷町,在時間不夠充裕下,到達NEXT21附近已是傍晚近六點,天色漸漸暗下。NEXT21藏在一遍住宅區中,樓層不特別高,但由於有了植栽分佈在這座集合住宅中,就顯得格外獨樹一格。

各樓層設定居住單位的條件


 這座實驗型集合住宅占地面積1542平方公尺,共有六層高,地下一層為資源回收處理空間,一樓為停車場、管理室、資訊室與生態池,二樓為圖書室與公共開放空間,三樓至六樓則為住戶。此建築邀請13位建築師,分別設計了18個居住單元,知名建築師安藤忠雄也是其中之一。大阪天然氣公司並且向各個不同類型的居住單元,取得相關居住實驗資料的所有資料,後來經過訪談,我們才得知其中還有更有趣的地方呢!

 有趣的地方是,這些有著特殊名稱的住家,都是大阪天然氣公司經過審核的員工家庭,逐一配對,才可以進駐這些有著特別設計功能的住家。因應居住者的個性、喜好及使用的調查,住戶定期與公司配合實驗做回報與檢討,再將空間作改進。你一定覺得住在這裡好像有點麻煩,但這裡的住戶卻很滿意喔!雖然要定期配合實驗,不過卻可以為荷包省下租屋費用的2/3喔!而且在大阪能擁有這樣良好又舒適的環境,讓住戶期約滿後又想再續約。

多種不同順應生活不同階段的住宅單元,使住宅使用形式更多元

這些住宅單元各自擁有特殊名字,都是依照設計師與住戶的夢想、嗜好或需要所設計出來的,除了一間純粹用來展示之外,以下住宅形式及編號為受訪者松尾先生所提供的資訊,實際以住宅形式分類為主。

當我們走進NEXT21時,大樓內沒有看到管理員,便帶著好奇的心態走進開放的挑空一樓中庭,繞遍了整棟住宅,沒遇到任何人,但卻觀察到很多令我們覺得值得探究的地方。由於天色已經暗下來,正打算明天再次造訪的同時,一家住戶正巧開車回來,我們抱持著很大的熱忱和渴望了解的好奇心,向前詢問,松尾先生才詢問我們要不要去他們家坐下來聊,這個意外讓我們既興奮又感謝!!!還有啊,由於這棟大樓是屬於大阪天然氣公司,所以其實沒有透過公司的預約,一般人是無法進入參觀訪問的喔!

建築設計部分

 在建築設計上,以SI HOUSING(Skeleton Infill)工法(註1)解決了在都市集合住宅中,滿足個人化需求的問題。整體工程分別為建築物(結構體:柱、樑、樓板)和建築系統(住宅單元:隔牆、建築設施、設備)的部分,一來可在不傷害到結構體的前題,以不同生活形式及家庭成員的增加或減少來裝修改建住宅單元平面,另一方面不傷害主要結構,可延長建築物的壽命喔(圖1)!二來將複雜的設計及營建過程簡化及系統化,在設計階段、營建及往後的維護階段都可以各自獨立分開操作過程,大致分成五種簡單的次要系統:1.框架系統 2.居住單元 3.單元外牆 4.管道設施 5.綠化元素(圖2),立面採用預製構件,住戶可以自行設計及改造。再來,管道系統較建築結構體還要來的容易損壞,NEXT21在管道設計相當靈活,採用和軀體分離的電力、排水、給水、能源分離供給管控的透明化設計,使其更換或維修都要來的更容易(下圖)。

 圖1:NEXT21分別建築物(結構體)和建築系統(住宅單元),可提高建築物壽命 
圖2:系統營建─各種建築構件及零組件之系統關係
圖3:靈活的管道設計



不僅如此,在建築材料、室內塗料的上採用健康LOW VOC (低揮發性有機化合物)、低甲醛無害揮發劑的建材,讓人住的也放心。在能源循環上,分別有
1.利用廚餘回收成燃料來提供電力;
2.雨水回收利用,中水使用來灌溉屋頂及中庭花園;
3.太陽能系統,設置在南向及屋頂花園上;
4. 小型汽電共生系統,有效再利用廢熱水。
這麼多的再生能源循環使用,也難怪可以省下不少電力囉!

建築設計立體綠化+屋頂生態跳島+人與環境共生概念


 建築物的整體外觀及座落方位,皆以採光、風向及景觀考量,採用『ㄇ』字形空間圍塑,使所有住戶的採光量更加充足,及中間挑空的庭院植栽部分,使得每樓每戶住家都得以享受到綠色景觀,是最為妥切的設計安排。

 NEXT21的設計不僅考量了市民的環境、能源使用與美化市容的議題,在綠化設計上,生態池、屋頂兩翼的花園、每層走廊及陽台都盡可能的綠化,提高綠覆率,打造鳥類及昆蟲棲息的環境,這樣的生態建築也為周遭市民及市容帶來最佳的人與環境共生的概念。

松尾先生一家


 好心接待我們的松尾一家是四人的小家庭,兩個小女兒分別為4歲和6歲。松尾先生帶我們進入他們的402號住宅,我們坐在當初設計的開放式格局,各個空間可以從客廳一覽無遺。松尾太太說,因為家中有小孩,做菜時也可以從廚房透過客廳看到孩子玩樂的情形,十分安全,讓孩子看得到媽媽也有安心感。

 松尾夫婦很耐心的讓我們一一問完,所有我們想了解NEXT21的細節與疑問。我們的問題都很實際,也很生活化。像是詢問每戶平均節省多少耗能?松尾先生告訴我們:「其中幾戶最多可以節省75%,只有25%來自電力公司。」松尾先生是向公司承租這棟住宅的,他表示:「我們這裡全部的住戶都是大阪天然氣公司的員工,要申請住在這裡必須排隊,申請一次可以租到5年的合約,並且要符合這些已設定好的住宅空間的住戶需求才可以。由於我們剛好是小家庭,配對需求符合,公司以較便宜的方式出租給我們,今年已經是第4年了。」

 需要配合的事項也很簡單,松尾先生說:「我們只需要配合定期的讓公司做相關使用的檢測、協助實驗及義務整理住宅的綠帶空間,每個禮拜都固定有一天每家住戶要共同一起維護室外的環境,順便做交流囉。另外公司還要求我們,每個住家外的公共空間可以種植自己喜歡的植物,但一定要插上植物種類說明牌,不僅讓住戶關注自家的環境,還讓大家可以互相學習的空間,這點我就滿喜歡的。」訪談過程中,松尾夫婦還很貼心的一一陪同我們一起看過公司給予他們的一些內部資料,像是每間房間代表的實驗功能名稱,還有稍微聊到住戶們的一些特殊習性….等等,非常有趣!!

 聊到最後我們很好奇,5年之後松尾一家還可以續住嗎?松尾先生笑著說:「可以啊,這棟住宅在公司實在是很搶手,可能很難再排到了。而且每戶住家,在上一位員工搬走後的一年,會空出來,進行功能改善及檢測,所以也要再等一年才會再租出去喔!」說著說著,松尾先生還很熱心地拿出一些紙本資料交給我們,聊了將近一個多小時吧,才發現沒開暖氣,卻感覺室內空氣流通很舒適,他們笑著回答說,這房子真的是冬暖夏涼!

 松尾先生最後帶我們上去只有住戶才能有鑰匙上去的頂樓屋頂花園。他告訴我們,這邊是公司都會帶客人或外地人來欣賞的一景,屋頂花園植栽真的十分茂密,也設有用餐或休憩空間。松尾先生還透漏我們,明年他們就不在日本了,即將出差到美國去,換去美國住幾年,順便帶孩子們去走走。當下有種命運安排的真是非常的巧合,這麼剛好他們也差不多要離開這棟綠住宅;當時我想,旅行時遇到的這些旅途的貴人,就在天時地利人和出現,並且給我們得到滿滿的收穫!!

NEXT 21 的效益與啟發


 有別於以往我們所認知的「集合住宅」,大阪天然氣公司大膽的投資25億日圓的資金,利用10年的時間來設計及落實多元使用形式的實驗性高層化生態建築,在實驗過程中,不斷的調整設計,並定期教育住戶如何去體會與環境共生的建築的意義及節約的生活方式,不得不令我們佩服這十年間環境共生住宅所呈現的成果:

1、 實現立體綠化、環境綠化、生態多樣性,並且達到環境與人共生的綠建築概念。
2、 達到極高的節能效益、能源回收最高可達75%。
3、 滿足多樣化的居住形式
單元的獨立性和可變性使自由的外立面(色彩、開窗)及內部分隔成為可能,住戶自主參與生活空間的使用設計,住戶更了解居住空間與周邊鄰里的緊密性更加良善。
4、 實現居住單元的永續性
內裝和結構的耐久年限不同,而對應的資產供給也各自獨立,可依各單位需求,獨立更替室內裝修或戶外立面素材。
5、 提升城市綠建築住宅設計的新思維及新構想

 NEXT21創造了與獨棟住宅一樣好的環境,擁有良好的空氣、採光、多層花園的住宅、可重組的單元平面,重要的是在機電管線方面,如供水管、瓦斯供氣管、雨水排放管、汙水排放管、空氣調節及熱水管…等,NEXT21將所有不同家庭的用管線整合起來,成為一個方便管理維修的獨立系統,在這住宅區衍然已成為一個小型的生態系,在未來的確帶給我們更多永續環保及健康的住宅新觀念,接近尾聲雖然我們沒能一一參觀各戶住家,但是松尾先生告訴我們,大阪天然氣公司的員工們也在這居住的短短5年間,也可以在居住的同時機會教育下一代,如何節省能源、資源,將觀念生活化的帶給了下一代的孩子們,我們也帶著滿載而歸的心情離開了NEXT 21。

 近幾年台灣建設公司,在住宅方面,也漸漸朝向SI、LOW VOC、ECO、UD…等面相努力(註2),但始終缺乏長期有效的實驗及徹底了解本土自然環境與人共生的關係,心中也期待著,台灣哪天也能有某企業這麼有魄力的實驗執行環境共生的綠建築喔!

【註釋】
註1:SI(Skeleton Infill)工法:在日本已經發展一套完整乾式施工模式,此工法是將現場施打混泥土的程度減到最低,當結構體上樑完成後,此至裝修進住階段就不再有泥作工程,此工法簡稱SI工法(Skeleton Infill),SI工法只是一個簡單的概念是把建築物看成兩部份,即軀體(skeleton)與填充物(Infill)兩大類,這裏的「軀體」指的是結構體,「填充物」指的是室內的輕隔間、設備、管線與家俱等。台灣學界將SI工法定義為開放式建築Open Building;顧名思義開放式建築與傳統建築有著更多的施作變更彈性。資料來源取自:江慶鴻工程篇

註2:UD為通用設計,指一項設計物品或空間不需再另外透過二次改良,便能讓所有人一體適用包括身障者與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