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4日 星期三

【文章轉貼】逐字稿與現場邏輯的羅生門


今天在打一份座談會的會議記錄,發現人們繞著彎拐來歪去的話中話實在很有意思(或者該說很可怕?)。

明著說A,呼告著要那些贊同A的人務必大聲說出來,並拍胸脯表示身為一位盡責的民代,只要是民眾的需求,都會代為轉達。接著用更大的篇幅暗示B實在超級重要,沒有B,A大概就辦不成,因此為了支持民眾,民代本人絕對支持B之方案的推行。

然而作逐字稿的我認為真正的邏輯是:B其實是為了民代沒有說出口的C鋪路,而C與A的存在有幾乎絕對的對立關係,換句話說如果真的希望A存在的人,事實上在呼告A之訴求的同時,應該同時思考B的推行是否為一個真議題。如果進一步想到C與A的對立關係的話,就會發現發言人的談話其實是自相矛盾而不可信。

然而如果不是透過逐字稿重新審視話中話,在聽話的當下大概大多數的人都會直接相信發言者的呼告,相信A與B的存在有必然的裙帶關係,因而必須讓B也過關。而會這麼相信的原因,是因為發言者在談A的時候,其態度之真誠,讓人無法預料:原來A是誘餌,只是為了掩蓋B會造成C的結果。很快的整件事情也許就會被簡化成:請支持B吧!

繼續打著逐字稿,聽著邏輯一點都不嚴謹(認真思考的話其實很容易就可以一一擊破並且駁回)但很動聽的話語,我忍不住想著,所以最終的結果可能是:人們可能想著A,但因為選項裡沒有A,只有被綁架了的A+B,於是選擇了應該要能包括A在內的A+B,結果卻走向了C,然後A從來沒有被實現。然後我們只好繼續哀嘆怎麼總是壓錯寶。A明明只是個小小的簡單訴求,而B才是真正困難的(需要大量的經費、技術跟時間),為什麼B都做到了,A卻辦不到,還迎來多數人都抱怨連連的C?

我多希望這只是一個逐字稿分析的練習題,然而這是真實正在上演的事件,我希望更多人看透這個遊戲,但又無法想像如果大家都看透了,是不是會把規劃場上的利益糾葛變得更複雜,甚至更加失控?

(寫著寫著竟然就變成一小段短文,但我卻作不了結。很矛盾又很令人疑惑的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