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3日 星期二

【新聞】工商社論-我國的住宅政策安在?

原始新聞:社論
綜合葉署長發言內容的重點包括:

1.以最近10年統計,投資股市的散戶有高達90%以上虧本,但投資房地產平均獲利8.5%至8.6%,而未來受到美國一連3次的貨幣量化寬鬆政策影響,全球的錢非常多,國內銀行體系的錢也非常多。若國內產業沒有大幅創新,錢無法被引導到實體投資,最後一定會進到房地產市場。

2.台灣當前的房貸利率只有1.8至1.9%,建商的土建融資利率也只有3%至4%,資金成本很便宜。

3.台灣30年以上的房子有302.8萬棟,20至29年的房子有172萬棟,面對極端氣候,早年建材和工法對防災防震都很弱;研判未來都更需求很大,以一年30萬棟估計,台灣房地產市場很可觀。

4.目前實價登錄的好處是讓哄抬價格的事情不可能再發生,至於要把實價登錄的資料做為課稅的基礎,研判在2016年總統大選前都不會實施。

 綜合以上原因,葉署長得出「未來10年,有錢的話,就投資房地產」的結論,並成為各媒體報導的重點。政大地政系教授張金鶚首先就痛批,營建署主管全國的住宅政策,應該認清住宅本質是作為居住使用,而非投資賺錢。而且現在房市已逐漸走下坡,葉署長反而鼓勵大家去投資房地產。立委賴士葆在立法院也質詢說,政府官員帶頭炒作房地產,又打壓股市,根本是扯政府後腿。金管會主委陳裕璋答詢時表示,葉署長的說法不恰當。內政部長李鴻源也說,葉的主張不代表內政部的政策。



可是,站在投資人的角度,葉署長說的是實話...
在產業發展都還不知道要怎麼走的情況下,
我認為投資房地產是一個充分避險又能獲利的商品。

我認為這代表政府存在內部矛盾,
內政部自己垂直沒有整合;產業和居住政策也沒有整體配套;金管會更是糟糕,無法把投資的錢用以幫助政府興闢(如:投入都市更新、產業升級、國家形象、應對全球環境變遷等等方面)。
或許,這是制度方面的問題,或許也是上頭觀念不通的問題,雙管齊下、兩案並陳,說不定是個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