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崩壞:醫療難民潮來襲》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護理崩壞:醫療難民潮來襲》
2013/06/08
記者 林建成 / 報導
書名:《護理崩壞:醫療難民潮來襲》
作者:盧孳艷等九人
出版:貓頭鷹出版社
「台灣醫療勞動正義與病人安全促進聯盟」(醫勞盟)在去年九月出版《醫療崩壞》一書後,今年再度推出《護理崩壞》,呈現台灣護理制度正在崩壞的怪象和警訊,這些文章都是來自第一線醫護人員的親身經歷和觀察。文中包含了他們的辛酸與無奈、建言與期盼。
台灣全民健保制度和保費低廉在國外享有美譽,但在國內卻是讓醫院和醫護人員詬病不已。為了因應政府法令,一些奇怪荒誕的制度便應運而生。因為醫院要配合勞工不可工作超過八小時的法令,於是強行要求醫生和護理師需在下班一小時內刷卡,再回崗位繼續做完工作。這是為了製造美麗紀錄,規避勞工局檢查,也不需支付加班費,一舉兩得。這是公然違背法令,可是有什麼辦法?政府機關縱使抓獲,就可以解決護理人員不足的情況嗎?在相互無解的情形下,大家也只能繼續睜一眼、閉一眼看奇怪荒謬的「配套措施」。
台灣全民健保制度和保費低廉在國外享有美譽,但在國內卻是讓醫院和醫護人員詬病不已。為了因應政府法令,一些奇怪荒誕的制度便應運而生。因為醫院要配合勞工不可工作超過八小時的法令,於是強行要求醫生和護理師需在下班一小時內刷卡,再回崗位繼續做完工作。這是為了製造美麗紀錄,規避勞工局檢查,也不需支付加班費,一舉兩得。這是公然違背法令,可是有什麼辦法?政府機關縱使抓獲,就可以解決護理人員不足的情況嗎?在相互無解的情形下,大家也只能繼續睜一眼、閉一眼看奇怪荒謬的「配套措施」。
還記得新聞曾報導有一護理師手腕吊著點滴,趴在桌上休息的畫面?這就是護理師人員不足,臨時無法調班或代班,只能休息後,鼓起精神繼續工作。根據監察院的調查指出,台灣護理師的工作負荷是美國、澳洲、日本的二至三倍。在日本,護病比例是1:7,也就是1位護理師照護7名病人。可是在台灣,一位護理師在白班得照護6至13名病患,小夜班是10至20名病患,大夜班則是照護13至20名病患。由於工作壓力和長時間工作,護理師紛紛求去,醫院招募護理師也常招不足額。
曾聽過護理師抱怨,午休時間是一小時,但如果醫師看診超過時間,壓縮了午休時間。下診後,護士還得換制服和鞋子外出覓食,回到醫院還得換回制服和鞋子,一小時的午休時間所剩無幾。但如果一早到班,參加集體午餐訂購,換來的又是一頓責罵:「才剛上班就在討論中午吃些什麼!」然而,醫院制度是如此僵硬,又有病患等待,護理師只好悶聲承受。
為什麼護理師甘願轉職改賣衣服或賣冰?
為什麼護理師甘願轉職改賣衣服或賣冰?
除了醫院的護理環境和制度不佳,政府法令和暴力事件,都是環環相扣的原因。護理師也需要被尊重,而不是被病患和家屬惡言恐嚇或指使。全民健保讓有些民眾認為自己每個月付保費,護理師就應該做好「服務」;病患尊重和感謝醫師和護士的固有精神,已經在快速流失。
護理過勞使得現任者求去,新人無法耐受,下一批新人報到缺乏經驗,醫院又得重新訓練。說到底,受害的還是民眾就醫品質。這類似現在的國軍義務役,十一個月來去匆匆,哪有精兵可言?
醫護人員不足,醫院必須關閉許多病房。急診室人滿為患,其中也包括想詐取私人醫療保險理賠的人。醫師為了避免醫療糾紛,只得讓想躺病床的詐騙者佔床。這情形下,曾有「一位年輕人因腿部蜂窩性組織炎,在急診室等了五天,還是沒有病房,最後在打完抗生素後,直接從急診室出院。」類似的情形不禁讓第一線醫護人員感嘆這是台灣的醫院?還是非洲難民營?因為台灣醫療品質已經淪落到如此地步。
如何解決護理和醫療崩壞?
如何解決護理和醫療崩壞?
作者之一的蔡秀男醫師認為:
一、落實醫護和醫事人員的勞動人權保障,包括性別勞動人權。
二、尊重醫護專業價值,合理工時、薪資、健保給付。
三、針對不可避免之醫療風險,應建立溝通調解與救濟補償制度,降低濫訴與濫投訴的誘因。
四、改革醫療刑責,修法明定尊重醫療裁量權,對於不可避免之醫療風險不予歸責,以限制自訴濫訴。醫療機構承擔直接責任,不將責任推給醫護個人。
五、民眾尊重醫護專業與尊嚴,建立良好溝通機制,信賴與尊重醫護師,改善濫投訴文化。
如果您關心台灣醫護界正在面臨的崩壞,這本書有事實、案例、數據、統計、研究、比較、建言、期盼。醫護人員不是傭人,他們也有家人,也會過勞,也需家人陪伴和民眾的諒解。365行業都需要被尊重,才是一個健全的社會態度。二代健保補充保費自今年2013年1月1日實施至5月23日,健保收入增加了111億元。但如果民眾繼續不珍惜,重複看病或拿藥不吃等種種浪費或詐騙,健保費在未來勢必還是得調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