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1日 星期六

【非都市計畫技師說】土管該管些什麼?

我好像很ㄍㄧㄥ,對於土管案,我好像沒有表現得太大的失落,
或許,是因為原本全球競爭力、桃園、松山的案子,就已經讓我失望過很多次了,
這次再廢標,也只是我們太夢幻了,想得太龐大,想把土管翻過來,
沒有想清楚就下去投標,以至於雙方都廢標。

反正,都已經被廢標了,我來講講我心中的土管應該管些什麼好了。
在我心中,土管會有三種層次,
第一種層次,是原則性、綱要性的規範,
要一個友善、防災、生態的都市,
保護好自然、歷史地區,發展都市自明性、水岸都市、特定專用區等等。
舉例來說, a livable city, provide people work, live and learn.


第二種層次,是基於不同土地容受力的情況,給予不同的開發條件。
保護區、歷史區、災害潛勢地區應盡可能的保護、防範災害,減少開發。
在土地使用上,應避免開發,保存其自然、歷史環境,
如果現況有開發,應設法徵收、補償,由國家、非政府組織、周邊地區居民共同維護,

保護區、歷史區周邊,應有緩衝區,允許低衝擊的開發,
要開發可以,但是密度、強度、保水、防災都要做到最佳狀態,
低密度、低強度,而且要綠建築、可防災、可減碳、對環境友善,
用最嚴格的標準去保護緩衝區,不能用備用的態度,去思考這些土地資源,以防其成為都市發展預備用地。

捷運場站周邊、都會核心地區、貿易港區,就應該盡可能的達到人流、物流、金流的流動,
無論是在土地使用或是經濟層面,都應有相對應的寬鬆、鼓勵政策。

因此,績效評估準則、容積移轉、重疊分區就會是很重要的工具,
引導開發往規劃者、決策者想要的方向開發。

第三種層次,是設計準則,
基於風、水、太陽環境的設計準則(當然可以增加更多不同的環境條件)
都市風廊、景觀廊道、視覺走廊、基地保水、基地開挖等條件在此層次說明,
更細緻的處理小地塊的開發、設計。

下次再來用一個案例來說明我的三層次土管,
來更清楚的知道我的思考邏輯。

以下是抱怨文...

針對土管案的結果,我也很不滿意政府的態度,
在我看來,雙方都盡了最大的努力,如果,每次的標案都要玩個兩次、三次,
浪費顧問公司的資源,也浪費所有人的時間,
我會覺得為何不在一開始寫標書的時候,
就拒絕所有都市計畫技師、景觀規劃事務所?寫明了要建築、土地開發不是很好?
擺明了不要讓都市計畫技師來瞎攪和!

在我的心中,都市計畫,是一個很左派、社會主義的東西,
我總是在規劃的同時,思考著社會的小老百姓怎麼樣看待我的成果,
如何讓成果能被平常人看懂、認同,
所以,我關心生態環境、步行空間、防災空間,
真切、緊迫的想把評估的這一套準則放到示範區裡面讓準則試過一次,
對於我們的現行土管,我真的覺得提出績效評估,非常正知正確,
否則你不知道住三、商三的使用類別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為什麼師大夜市會被搞成這樣?為什麼延吉街也漸漸發生居民抗議是件?
到底住三可忍受的使用強度、使用類別績效是多少?
可忍受的水資源品質、碳排放是如何?都可以透過績效評估來制定標準。
但我們的政府聽不下去,認為我們想太多、想太大、無法執行,

是阿!一個國家的衰敗不是沒有原因的,
當國家只看小小的蠅頭小利,而不在體質上痛定思痛的改變時,大概就會停滯不前了。
再怎麼樣拼經濟,都只會邯鄲學步,忘記自己原本重要的事情,進而毀了自己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