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20日 星期六

【文章轉貼】尋找台灣的價值

原文網址:taiwan2.0 尋找台灣的價值
我每個月總有一兩天會來小樹的家繪本咖啡館,找個位子坐下來工作,讓落地窗前的影像與店內的聲音刺激我的思考。這天下午,剛好遇上微光計畫的音樂會。我留下來聽兩個女孩的動聽音樂與精采故事,看她們與台下的大人與小孩熱情互動。心想,這正是台灣最值得驕傲之處:對細緻生活層次的敏感度。
微光計畫是由巴奈與 Vicky 發起的環島換宿旅行。兩個女孩從台北出發,每到一個地方,就用音樂、繪畫、行動等形式分享她們的創作。她們也會尋找那些微小卻有力量的在地故事,並透過在地的感受再創作,分享給下一個地方。
這幾年,很多人開始擔憂台灣的競爭力。這些擔憂多半來與其他國家的比較,特別是中國。但我總覺得這跟小時候看到隔壁同學考得比自己好就有點失去自信是差不多的,都是沒有自我的比較。不認識自己,只能用別人當標準來評價自己,當然怎麼比都比不過人家。
是的,台灣社會的確少了點做什麼事都要有明確目的的冷酷競爭,但也少了點聽流行歌曲聽到如喪考妣的濫情宣洩。台灣的關鍵詞是「節制」與「細緻」。節制,讓我們在全有全無之間有著更多的層次,不論是情感、認知、行為或生活。細緻,則讓我們能夠精準掌握這些層次。
只有認真體驗生活的人,才會有這樣的節制與細緻。長期下來,人對內在與外在世界的敏感度也會增加。這樣的敏感度是台灣的獨特之處,而這樣的特性是重要的。當製造業不再能夠支撐台灣的經濟,「設計」與「服務」就是台灣產業升級的重要方向。這兩個方向又都與生活有關。
懂得生活的各種細緻層次,才有可能設計出能夠融入生活、既有用又好用的產品,也才有可能設計出能夠帶給顧客良好體驗、甚至是超越期待創造驚喜的服務。如果你願意花一些時間觀察台灣一般人的生活,你會發現其中蘊藏了豐富的創新能量。
台灣的困境在於如何將這些能量轉換為價值。
當有權力的世代還是用舊世界的思維看年輕人,這些能量就會被浪費掉。當上位者缺乏生活的敏感度,就抓不到也感受不到那些細緻但重要的層次與創新元素。當管理者用所有流程都能精確控管的思維來面對創新,忽略了不確定性,也不能容忍失敗,到最後當然徒勞無功。
台灣產業在這個階段的轉型和當年台灣政治從威權到民主的轉型很像。當年的人們比政府有生命力,現在的人們比企業有創造力。當年,由下往上的力量驅動了改革。但企業畢竟不是民選政府。要推動轉型,由下往上的力量以外,還是需要由上往下的視野。
我們真正應該擔心的不是台灣有沒有競爭力,而是我們能否為台灣的未來作出正確的選擇。

我有一點贊成作者說的,台灣的特點在於節制與細緻,有時候,卻是因為太節制了,讓我們錯過了很多的timing。所以會發現,台灣其實有很大的部份,是很慢熟的,是要細細體會,才有感覺的,這樣沒什麼不好,但就是會覺得,如果多一點衝動,有時候也會很不錯的!